#虞超视频推荐书籍
十三经
柏拉图对话集 《斐多篇》《面对雅典人的申辩》
《道德的重量》
《尼加拉瓜自由战士手册》
吉恩夏普关于民众非暴力抗争的系列书籍https://www.aeinstein.org/free-resources/free-publications/chinese/
#虞超视频推荐书籍
《数学原理》
牛顿写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欧几里得研究的那些题
《圣经》
佛经
哲学方面的书:柏拉图的或者Hillsdale College 讲的一些西方的文明
#虞超视频推荐书籍
《美国秩序的根基》
埃里克·沃格林的书
东篱药师:神与剑意;生机勃勃,活出传统;狼与羊;回家48期
《社会权利与政治自由》和《群众性防卫》
https://www.aeinstein.org/free-resources/free-publications/chinese/
《乌和之众》和《狂热分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地狱。救赎,修炼,上帝的启示几乎是世间唯一的光。你去哪儿吃了,非常像柏拉图在洞穴比喻中说的,是一个投影。是谁的投影呢?是那些商家对有钱人可能有的口味的理解,给你制造出一个投影。你被投影所吸引。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投影,他在影子里人为制造影子,然后你又被影子所吸引。这绝对支撑不了你的人生。你不能用这不知道是几层的幻影安慰自己内心的深渊,永久的黑暗与空虚。”
超哥在245期视频中的这段话给我很深的震撼。佛家讲,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幻相。道家讲要返本归真。柏拉图讲洞穴比喻,我们这个世界是真实世界的投影。超哥在这段话中对这些说法进行了具体的解读。
我们习以为常,赖以作为动力的东西不过是幻影中的幻影。那么我们还要在幻影的幻影中呆多久?而什么又是真实?什么是更真实的投影?这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你会珍惜活着也会珍惜死亡。会珍惜活着的时光,在生命中尽心尽份尽力,珍惜还拥有形体能被大地承载的每天,并珍惜日日承载着包括自己的众生活着的大地,也会珍爱死亡—视死亡为理所当然的归宿,就像旅程的最后一天。
如果死亡是人一生最大的失去,一旦认定“死”,“生”是未曾断裂的整体,便可消减对死亡的惶恐与悲伤。面对人、我的生命正经历着由生入死的最大变化,也就不会惊扰以对。你的心越发能够乘御遭逢的灾难和逆境,能安于每一次的推移,顺遂一切变化,再没有承受不住的悲伤与狂喜。终于能叫饱受刑难的心身逐渐回归到自然本真的样态,回到那没有忧郁、不会失眠、容易开怀,回到婴儿初访人间时的无忧笑意与睡颜,进而发挥天予的心身潜质进入天人合一的空明美好之境。
—摘自蔡璧名《正是时候读庄子 完结篇》
當然有的人,他(她)生命的天空一如白晝。可是再亮的白晝也會有一些黑點,比方烏鴉飛過的時候。如果生命如白晝之光的你,很不幸地,遇到一個只緊盯注意、不斷嫌棄那幾隻烏鴉、小黑點在晴空萬里之中的人,你就會開始在意這些黑點,而慢慢忘了,生命裏本有那樣無雲萬里的大晴天。這個譬喻要傳達給各位的是:能夠遇見一位發掘、甚至強化自身優點的人,對於自我的生命將可以發生巨大的影響,反之亦然。在以為自己還沒有遇到知音之前,不要覺得真的還沒有遇到,也許他(她)就在你身邊,只是你還沒察覺。如果你願意讓別人多了解一點,也許就能發現彼此生命中原本忽略的美好。—摘自蔡璧名《解爱》
某天我忽然間體悟:人在這世界上最重要的遺作其實不是這些身外之作,而是自己。活著的你、此刻的你,就是個人生命活在天地間最重要的遺作──你還活著的那天,你就是自己的遺作。你呈現怎麼樣的心靈境界、怎麼樣的身體,是比這些見諸文字的作品還更重要的事。我忽然間滿懷感謝,雖然病後的後遺症多,相較於病前,一天能投入工作的時間少太多了;但也因為身體不好,不能去人多擁擠的地方,甚至於不能常與家人、師友相聚,於是一個人打拳、一個人練穴道導引、一個人讀書寫作,獨處的時間變多了。身為一個病人,需要休息的時間很多,不舒服的時候很多,為了健康而自己做三餐或從事心身修鍊也要花上不少時間。可是因為幾乎沒有什麼應酬,所以可以運用的時間也還不算太少。當我在不算容易的日子裏慢慢地把本來生命中最後五年要做的事情一點一點地做完了,這種在艱難中綻放的生活,打拳、筆耕之樂仍較形骸之苦為多,甚至會覺得這就是我最想過的日子。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省思的經驗──或許當你有些功能沒用了,沒辦法做以前可以做的「有用」的事了,你才能停下來重新思考、去做一件也許更有意義的事。
—摘自蔡璧名《医道同源》
櫟社樹直到生命餘時無多的現在,好不容易做到「无所可用」。「為予大用」,這才是我追求、致力的大用處啊。我以前看這段一直不太懂,為什麼努力這麼久才能不會被「大枝折,小枝泄」,而能夠長養心靈?後來我發現這真的是一輩子的功課。
我記得抗癌成功剛從醫院出來的時候,好友跟我聊天後跟朋友說:「蔡璧名搖身一變成了一個哲學家。」因為醫生告知五年內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五,因為長時間面對死亡,我在隨身的小冊子上寫了一句話:「只看死的時候需要的東西來活。」意思是要自己把死的時候不需要的東西,都看淡了,把目光都放在為了靈魂存在的意義而存在的追求上。
當我慢慢走向健康,睡覺的時間不知不覺就開始往後移,工作的時間、坐在板凳上的時間越來越長,鍛鍊、修鍊,不管是「其神凝」或「形如槁木」的時間越來越短,直到回診時醫生再次對我提出警告,要我注意,我才又乖乖回到優先照護一己心身的軌道上。
所以說滾滾紅塵中,真必須這樣不斷地提醒自己、督促自己把心身擺在第一位,朝這個方向去努力,那麼或許有朝一日可以同櫟社樹所言,「幾死,乃今得之」,在有生之年真徹底做到將生命的本真:心靈,置於最優先珍惜、愛養的位置。—摘自蔡璧名《医道同源》
所以當你真的愛上一個人的時候,其實他(她)變心是不用太擔心、太傷心的。只要稍微思考一下:自己在這份愛情裏面付出過多少努力?曾經給彼此創造過多少美好的回憶?更重要的是,在這感情裏面,你讓自己變成多好的一個人?每一場相愛最重要的決心就是:我一定要變得更美好,然後從自己的心神氣血、肌肉骨骼,全方位地變得更好,如果他(她)走了,那就算了,因為你已經獲益良多了。能夠有這樣的一種返本全真的愛,不管對方留下或離開,都是一件值得紀念的事。
倘結果還是分手了,要覺得:「天啊,這是何等自然的事。」所以,不要把「不分手」當成理所當然。莊子說:「隨其成心而師之」(〈齊物論〉),不要認為現在跟你在一起的人,就會陪你走完很長的一生,這是你的成見。一旦知道它是成見,那麼當對方離開你,便能覺得這是很自然的,也因為沒有「他(她)不能離開」的成見,一旦他(她)離去,你就不會覺得天崩地裂、宇宙洪荒,你會變得像迎接朝陽、迎接下雨一樣,那麼自然。
—摘自蔡璧名《解爱》
可是我們的心神、心靈是空的嗎?在《老子》書裏,特別講到「滌除」,要洗淨、去除一切不該存在的、遮蔽的屏障,「滌除玄覽」(《老子.十章》),這是老子的語言。到了莊子,〈人間世〉講「虛」,「虛者,心齋也」,心靈的齋戒要做到「虛」。還有《黃帝內經》講「虛无」,「恬惔虛无」(《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這些都是描寫正面的心靈。相對的,負面的心靈呢?《老子》裏提到多欲、貪得的心靈。更具象的,《莊子》提到「有蓬之心」(《莊子.逍遙遊》),怎麼心裏面塞滿了蓬草呢?或者《孟子》講的「茅塞子之心」(《孟子.盡心下》),本來應該空蕩蕩的心靈怎麼讓茅草給塞住了呢?從這些敘述,我們可以更深入理解老子講的「無」。更進一步來說,我們一旦能提升自我心神,去除那些蓬草,回復原本那清明、空蕩蕩的樣子,它就可以發揮非常大的用途。
「无用之用」這一講要讓大家知道,我們學習這些經典,它可以對生命發生什麼樣的影響。也許現在你還太幸福,無法深刻體會,但是未來當你遇到人生的災難、挫折時,想起曾經學過的東西,你會有深切的感受。
—摘自蔡璧名《医道同源》
「心如死灰」就是不會生氣了,當然這樣的境界不是不努力或者不在乎就可以完成的。這個課程要和大家講一個常識:生氣也好,愛情、友情是否圓滿也好,這些真的不是靠遇見和尋找就可以辦到的──你必須付出努力。當你開始努力了,脾氣才會越來越好、心才能越來越安適、你和朋友之間的情誼才會越來越深刻。
《莊子》書裏是怎麼樣給我們定義自愛的、是如何自愛的,你要愛自己的什麼?莊子愛的是心靈的工夫,你的心神好了,津液就充足了、氣血就好了、 骨頭、肌肉、整體就好了。你一旦能好好地愛護這些的話,與你相愛的人就會跟一個情緒非常穩定、器量很大、很能體貼別人,有很多愛的人一起生活著。這樣不也愛了對方了嗎?而你的工作,也會因為你有這樣的心身狀況而做得非常理想。
—摘自蔡璧名《解爱》
兩個人在一起的圓滿,不一定是「我缺了一角」,「你突出一角」,我們剛好可以湊合,不是這樣的。有一種更動人的圓滿,是兩個圓滿的交會與重疊。有個心理學家講過一段話,他說:「The more independent we are, the more interdependent we can become.」(我們越獨立,就越互相依賴。)為什麼呢?因為覺得兩個人已經合成一體了,雖然彼此還是非常獨立的,可是你跟他又是合為一體的,所以會把對方當成自己,能體諒對方就像體諒自己,因為他(她)就是自己。你會照顧自己,也想好好照顧他(她)。甚至於你樂於幫助彼此,去完成彼此的夢想。你們可以既獨立又相互依賴,是一種讓人非常欽羡的感情。
—摘自蔡璧名《解爱》
清代黃元吉寫的《樂育堂語錄》,其中有一段:
諸子當此世道紛紛、人心昏瞶,在凡人以為時處其艱,而在有道高人則又以為大幸,何也?若使境遇平常,不經磨折,不歷坎坷,還是平平度去,又孰肯回心向道,著意求玄?惟此千磨萬難,事不遂意,人不我與,方知塵世境況,都是勞人草草,無有一件好處。於是淡於明(璧名案:當作名)利,而潛心為我;厭於人世,而矢志清修。
意思是如果你的人生過得很順遂、身體很健康,固然很幸福,卻也是一種不幸,因為你安於外界的情愛、家庭、功名利祿,就忘了回頭看自己,不會思考要如何保養自己、提升自己。可是如果你情感受挫、事業失敗,或者受傷生病了,反而往往是讓人回頭的重要契機,這時你才會開始往內探求,才甘願每天從事這樣的修鍊。
—摘自蔡璧名《医道同源》
你慢慢能把心神當成最重要的存在,就會養成專注於把心神顧好的習慣。每天認真做好你正在做的事情的同時,仍然注意著自己的心。機會來了就好好努力,遇到挫折就順其自然,慢慢地你做任何事情都不至於太執著,不會覺得:「我非要這樣、非要得到這個不可!」你會覺得冥冥之中,天地自有安排。如果你不是全知的上帝,如果你無法操控世界上每個人、每件事情的因緣際會,那你又何苦因為一個人離開,而感到悲傷呢?當你覺得自己的心是最重要的,時時刻刻愛護它,其他的就順其自然,往往最好的一切就會來臨。當你學習了莊子的用心,你就可以用這樣的原則、心態來面對人世間的順逆無常、聚散離合。—摘自蔡璧名《医道同源》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