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死亡衡量自己做事有沒有價值:如果死亡近在眼前,你此刻是否還會做此事?
就像解微分方程,邊界條件不同,得出的答案完全不同。而人生的邊界條件,是死亡。不考慮這個邊界條件,人生中大小事得到的解,不太會是正確答案。
比死亡更高級的邊界條件,是更高存在的話語。用這個做邊界條件,人生的回答會更高級。
@yuchao 我是反過來用的:衡量做這件事會不會死,如果不會的話,就去做,別找那麼多不做的理由。只不過這種表達方式,我只能對我的孩子們用,極少會對別人用,哪怕是對我丈夫。
對我自己我是這麼用的:昨天我鋪上洗乾淨的桌布,晚餐時某孩子用勺舀黃色的芥末醬時掉了一些在桌布上,他爸說你把桌布弄臟了,我說沒關係的,媽媽剛把桌布洗乾淨。餐桌旁的人聽了都愣住了:啊?!這是神馬邏輯。
我的邏輯就是:桌布就是會被弄髒,弄髒了就會被洗,洗完後又會被弄髒,弄髒後再被洗乾淨……桌布就是做這個用的,媽媽洗個桌布又不會死,所以孩子弄髒桌布沒關係。
@yuchao 感谢虞先生
人生旅途 一路同行
@yuchao 我是反過來用的:衡量做這件事會不會死,如果不會的話,就去做,別找那麼多不做的理由。只不過這種表達方式,我只能對我的孩子們用,極少會對別人用,哪怕是對我丈夫。
對我自己我是這麼用的:昨天我鋪上洗乾淨的桌布,晚餐時某孩子用勺舀黃色的芥末醬時掉了一些在桌布上,他爸說你把桌布弄臟了,我說沒關係的,媽媽剛把桌布洗乾淨。餐桌旁的人聽了都愣住了:啊?!這是神馬邏輯。
我的邏輯就是:桌布就是會被弄髒,弄髒了就會被洗,洗完後又會被弄髒,弄髒後再被洗乾淨……桌布就是做這個用的,媽媽洗個桌布又不會死,所以孩子弄髒桌布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