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風堂兄說,不要讚美別人的苦難,說的很有道理。
西方談論苦難的經典,上有《約伯記》,中有《上帝之城》,下有妥斯陀也夫諸作品,托爾斯泰的《復活》也可以算上。
這些作品中,探討了苦難、罪、救贖——苦難是人的遭遇,罪是人的反省,救贖是上帝的恩典;其中約伯記最爲震撼,因爲約伯是無罪的。
反觀中國,「孟姜女哭長城」、「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其主題是什麼呢?
孟姜女橋段,是大家不敢罵秦始皇,因爲當今聖上不高興——「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十五年前《炎黃春秋》刊文《哭倒長城罵倒秦》準確指出,人們都知道那是齊國杞梁妻的故事,就是爲了表達對當下暴政的不滿,連士大夫都津津樂道這個人造傳說。說白了,就是民衆編段子罵暴政。
王寶釧的故事呢?其實也是段子。關鍵問題是,誰在編,誰在傳呢?清自乾隆以降,以修《四庫全書》爲名禁毀天下圖書,這是對讀書人下手;以嚴格篩選的戲曲,精神控制底層民衆。王寶釧就是清代統治者製作的政治教化文宣。與斯大林重視電影製作一樣,正是深刻認識戲曲作用的乾隆,嚴禁旗人聽戲看戲,以爲有悖滿洲敦厚之俗。教化是洗漢人的腦,而滿洲人是統治者。孔飛力《叫魂》中對此也有詳細分析。
據法輪大法明慧網編輯部最新的《二零二三年世界法輪大法日徵稿通知》,「法正人間的序幕已經拉開,正法弟子完成使命的時間倒數計時」。實際上新唐人的選美比賽,就是道德教化的工具,「法正人間的序幕已經拉開」。
問題是,王寶釧的故事是滿洲統治者在「嘉定三屠」、「揚州十日」後,對付殺剩下的那些漢人用的;法輪功的人逃亡到海外,自己就是被殺剩下的,現在在選美中推崇「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所爲何來呢?
這個世界充滿苦難和迷惑。誰的苦難,由誰反省,應該讚揚什麼,誰來讚揚,結論又是什麼……所有這些問題,西方自約伯以來,東方自釋迦牟尼以來都在探討。「法正人間」卻推崇「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與中國想稱霸全球但讚揚「七十歲夫婦裝卸五十噸水泥」一樣,都是鹽鹼地中的噩夢。早點醒過來吧。